:随着货币政策转向,房地产、钢铁、有色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被迫进入停产状态,大宗商品价格也由此一路下滑。按照全球四大经济体的统计口径,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至6.5%左右,创下几十年来的新低,其中受发达国家需求萎缩影响,铜价经历了两轮“重挫”,据统计,2017年,国内铜矿山产量590万吨,同比减少5.8%。2017年,铜精矿长单加工费持续下滑,冶炼企业亏损、原料价格高企,冶炼企业不得不纷纷出台停产措施,使得冶炼企业无法有新增产能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一些制造业大国的铜消费集中在美国、日本、韩国和东南亚,而我国受进口铜矿、氧化铝等大宗商品的冲击,铜需求显著下降,为行业恶性竞争。如果我国选择沪铜期货,那么将会进一步降低我国铜市场的投机性需求,企业会加大国际铜市场的供应,来对我国的铜资源的供应产生更大的影响。
随着价格的下跌,国内生产成本也出现大幅下跌,加上销售受阻,下游行业原料价格跌幅较高,资金压力不断上升。从加工费角度来看,2014年,上海、天津、江苏等地的铜现货加工费为270元/吨,相比2013年的375元/吨下降90元/吨,且仍处在较高水平。目前,国内铜精矿加工费处于高位,国内冶炼企业生产利润不断被压缩,企业难以在高位维持生产,加之贸易商囤货意愿较强,报价出现下跌。从企业利润角度看,铜精矿、废铜等原料价格持续走低,中小型冶炼企业亏损严重。
由于铜价已经跌至2000美元/吨以下,企业已处于亏损状态,不少企业退出冶炼项目,据统计,2017年上半年全球铜矿、废铜等原料价格涨幅较大,企业亏损在一度达到百亿元。2017年一季度,关停矿山主要是铜精矿加工费下滑的原因,根据国际铜业研究小组的数据,今年1月,全球铜精矿TC 平均值为44.5美元/吨,较去年同期下滑2.35美元/吨,且创下2016年7月以来的新低。而同期我国铜精矿TC 平均值为38.3美元/吨,较去年同期下滑2.75美元/吨,铜精矿TC 平均值为17.3美元/吨,较去年同期下滑4.8美元/吨。
从铜生产成本来看,2018年一季度铜冶炼厂的综合成本为17890元/吨,较上月下滑50元/吨,为近五年来的最低值。同期,国内铜冶炼厂综合成本为15740元/吨,较上月下滑80元/吨。同时,由于库存维持较高位置,部分地区铜库存还未真正累积,所以整体铜价仍存下跌压力。
铜价回调的原因主要有三点:第一,三季度全球铜矿的产能依然过剩,但是随着供应恢复,预计四季度冶炼厂的产能将有所释放。二是,中美关系有所缓和,中国商务部表示将对美贸易关系有所缓和,中美贸易磋商结束,利好消费。三是,三大交易所的库存有望累积,全球范围内的供应过剩程度低于预期。
此外,随着中国从美国进口的铜精矿与精炼铜进口有所增加,全球库存也有望进一步下降。因此,从铜矿与精炼铜进口情况来看,四季度铜精矿供应增加明显。
在“金九银十”之际,宏观经济面和基本面预期共振增强,推动沪铜价格突破前期震荡区间。
上一篇
下一篇